享負盛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向來是全球頂尖科研搖籃,最近該校研究團隊開發出一款革命性 3D 打印技術,將整個打印系統整合於一塊僅硬幣大小的晶片上,成為全球首款晶片級 3D 打印機。
這款晶片式 3D 打印機將 3D 打印與矽光子學(silicon photonics)突破性技術相結合,不同於傳統打印機,毋須任何機械移動部件。其核心是一組納米級光學天線陣列,建基於矽光子學技術,能以極高精度控制光線,將液態光敏樹脂逐層固化為固體結構,完成打印過程。整個打印工序僅需數秒,目前已可製作如英文字母的簡單 2D 圖案。研究團隊表示,通過調整晶片上的光學天線,可靈活適應不同樹脂材料及打印解像度,從微米級的精密結構到較大型的簡單物件均可靈活應用。
矽光子學是現時科技業界新興的尖端技術,利用光而非電子傳輸數據,實現高效、低能耗的晶片設計。MIT 的晶片級 3D 打印機利用此技術,將光學元件整合於矽晶片上,取代傳統打印機的笨重光學系統。該晶片通過光學天線陣列,將外部雷射光引導至透明玻璃片中的光敏樹脂,精確固化樹脂形成 2D 物件。研究團隊正計劃設計新型定制晶片,以實現真正的 3D 打印,超越現有 2D 限制。此外,這項技術結合了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(UT Austin)開發的新型光固化樹脂,該樹脂在特定波長光線照射下可快速硬化。

帶領研發團隊的 MIT 教授 Jelena Notaros 表示,這款打印機重新定義 3D 打印概念,由以往實驗枱上的大型設備轉變為便攜手持裝置,使其靈活性及便攜性大增。研究人員預期,隨著技術成熟,未來用戶可利用手持設備即時打印小型零件、醫療植入物或客製化物件。例如,醫生能在手術室中快速打印微型植入物或牙科修復體,工程師則可在現場製作原型零件。如未來此技術開發順利,勢必為醫療、教育、工業及其他商業等多種應用奠定良好基礎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