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今運動場上,科技應用早已不是新鮮事。據外媒《Wired》報道,今年 7 月中旬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 NBA 夏季聯賽中,近半數比賽場次已採用搭載 SportsIQ(SIQ)AI 及智能追蹤技術的籃球,惟大多數球員都未有察覺。NBA 正計劃全面推行這項技術,開啟籃球比賽新時代。

這款智能籃球由 NBA 聯盟合作夥伴 Wilson 按照官方規格製造。其實智能球類技術並非新鮮事。早於 2019 年,NBA 已測試過內置感應器的籃球,惟當時感應器過重且技術有限,未有正式採用。而在 2022 年世界盃期間,科技廠商 Kinexon 與運動品牌 Adidas 亦已提供官方智能足球,足證其應用潛力。
多年來,SportsIQ 與 Kinexon 等公司亦專注於此類技術開發,其研製的籃球及足球內置微型感應器,可偵測並傳輸速度、角度、出手時間等關鍵數據,猶如球場上的精密儀器。Kinexon 表示,這些感應器大幅提升球員、教練、裁判、轉播單位及觀眾獲取的數據量。內置晶片可紀錄球進入比賽的準確時間、潛在犯規、投籃準確度、傳球次數等,能為每場比賽提供詳盡分析。

據悉,這次 NBA 新測試的智能籃球,最新的晶片僅增加不足 1g 重量,相對於約 600g 的籃球近乎無感,但要將如此微小的晶片融入籃球製造絕非易事。這些科技公司亦坦言,導入智能技術的籃球,或導致物理特性出現輕微但無可避免的改變。雖然測試顯示新技術未影響球員手感及運球表現,但要說服素來挑剔的 NBA 球員接受內置感應器的籃球與傳統籃球無異,仍是一大挑戰。
不管怎樣,體壇未來大趨勢仍會是大量應用新科技。NBA 聯盟亦期望,數據有助於改善「最後觸碰」的判決,例如出界、干擾得分或籃框干擾等。現時消費者亦可購買這些籃球,透過智能手機 App 連線並獲得詳細表現數據,讓使用者透過運動數據分析,優化訓練來提高水準。
來源:Wir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