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 AI 超級電腦大戰一觸即發 NVIDIA DGX Spark Vs AMD Ryzen AI Max+ 395 電腦

Author:

Published:

- 廣告 -

大型語言模型需要強大的運算能力,至今大家如果想生成圖像、影片以至訓練自己的模型,要不是使用雲端服務,就是買張高階顯示卡如 RTX 5090 在自家建立 AI 平台,不過隨著生成式 AI 使用得愈來愈多愈來愈廣,對本地 AI 電腦的性能要求愈來愈高,消費級顯示卡無論算力以至記憶體都開始不敷應用,個人和企業資料又不想放到雲端,衍生出「個人 AI 超級電腦」這個新類別。今次我們就來比較一下現時較多人採用的 AMD Ryzen AI Max+ 395 AI 電腦平台,與剛推出的 NVIDIA DGX Spark。

有關 NVIDIA DGX Spark 的基本資料,大家可以先參考這篇報道

性價比個人 AI 電腦:AMD Ryzen AI Max+ 395 平台

顯示卡記憶體有限,AMD Ryzen AI Max+ 395 就支援動態記憶體分配,能將系統 RAM 轉用為 GPU 記憶體,適合處理大型 AI 模型或高負載任務。
顯示卡記憶體有限,AMD Ryzen AI Max+ 395 就支援動態記憶體分配,能將系統 RAM 轉用為 GPU 記憶體,適合處理大型 AI 模型或高負載任務。

如果想在家架設配備大量記憶體的 AI 電腦,至今多數人都會選擇 AMD Ryzen AI Max+ 395 平台。AMD Ryzen AI Max+ 395 是 AMD 今年推出的高階處理器,代號為 Strix Halo,主要針對 AI 計算和高效能筆電或迷你電腦設計。它採用 16 個 Zen 5 CPU 核心、支援 32 線程的多執行緒處理,並整合 Radeon 8060S 圖形處理單元,讓使用者毋須額外安裝獨立顯示卡即可處理視覺任務。 這款處理器還內建 XDNA2 NPU,提供 50 TOPS 的 AI 性能,總系統 AI 算力可達 126 TOPS,支援動態記憶體分配,能將系統 RAM 轉用為 GPU 記憶體,適合處理大型 AI 模型或高負載任務。

- 廣告 -
MINISFORUM MS-S1 MAX 128GB+2TB 只售 $16,999,與 DGX Spark 相比親民得多。
MINISFORUM MS-S1 MAX 128GB+2TB 只售 $16,999,與 DGX Spark 相比親民得多。

配備此處理器的電腦多為輕薄型 Copilot+ PC 或高階迷你 PC,迷你電腦有 MINISFORUM MS-S1 MAX、GMKtec EVO-X2、Beelink GTR9 Pro 和 FEVM FA-EX9 等,筆電就有 ASUS ROG Flow Z13。

應用方面,主要用於創意工作(如影片編輯、3D 渲染)、AI 開發(如本地模型微調)和行動高性能計算,特別適合需要便攜性和強大 AI 加速的專業人士。

ASUS ROG Flow Z13 則是 Ryzen AI Max+ 395 的流動選擇。
ASUS ROG Flow Z13 則是 Ryzen AI Max+ 395 的流動選擇。

君臨天下:DGX Spark 與 GX10-based 個人 AI 超級電腦

DGX Spark 是在今年 3 月發表,5 月在 Computex 亮相,同樣是迷你電腦體積,但它配備 20 核心 GB10 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、128GB 統一系統記憶體(CPU 和 GPU 共享,無資料傳輸延遲),以及最高 4TB NVMe SSD 儲存;提供達 1 petaFLOP AI 算力,可微調高達 2,000 億參數的 AI 模型。

黃仁勳在 Computex 2025 中展示 DGX Spark,可見它機身超小,但就有 1 petaFLOP 數據中心級算力。
黃仁勳在 Computex 2025 中展示 DGX Spark,可見它機身超小,但就有 1 petaFLOP 數據中心級算力。
DGX Spark 在 150mm 邊長裡配備 GB10 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、128GB 高頻寬記憶體、ConnectX-7 連接和最大 4GB SSD。
DGX Spark 在 150mm 邊長裡配備 GB10 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、128GB 高頻寬記憶體、ConnectX-7 連接和最大 4GB SSD。

平台比較

 Ryzen AI Max+ 395 電腦NVIDIA DGX Spark
CPU16 核心 Zen 5(32 執行緒,最高 5.1GHz)20 核心 Arm (10x Cortex-X925 + 10x Cortex-A725)
GPU/AI 加速Radeon 8060S iGPU + XDNA2 NPU(總 126TOPS AI 效能)GB10 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(1 PFLOPS FP4 AI 效能,約 1000TOPS)
記憶體最高 128GB LPDDR5X 統一記憶體128GB 統一系統記憶體(CPU/GPU 共享)
儲存/網路最高 2TB PCIe 4.0 SSD,雙 10Gbe 選配最高 4TB NVMe SSD,ConnectX-7 200Gb/s 網絡
效能基準CPU 基準分數約 45,000(多執行緒);遊戲 FPS 60+(中高畫質);AI 模型運行如 Llama 3 高效AI 訓練吞吐量達 1 PFLOPS;支援大型 LLM 本地運行,基準優於桌面 GPU
作業系統一般為 Windows 11預載 DGX OS(基於 Ubuntu Linux 的客製版)
價格約 HK$16,000-$24,000 (128GB RAM)基礎價 HK$29,999-$35,999 (128GB RAM)
尺寸/功耗迷你 PC(約 0.5L 體積,65W TDP)桌面級(150mm 邊長,約 300W TDP)

Ryzen 系統定位為高階消費級 AI 迷你 PC,適合個人開發與娛樂;DGX Spark 則是專業級桌面 AI 超級電腦,專注大型模型訓練。兩者皆支援 128GB 統一記憶體,但 DGX Spark 在 AI 計算密度上更勝一籌。

圖像/影片生成:DGX 系統 vs RTX 5090 單卡

雖然顯示卡在運算能力和擴充性有所不足,但在高頻寬記憶體下,使用小型模型時仍有優勢。
雖然顯示卡在運算能力和擴充性有所不足,但在高頻寬記憶體下,使用小型模型時仍有優勢。
 DGX 系統RTX 5090(單卡)比較
記憶體128GB LPDDR5x 統一系統記憶體(CPU/GPU 共享)32GB GDDR7 VRAMDGX 可載入 4x 更大模型(e.g. 200B 參數),RTX 限於 50-60B 量化模型。
AI 效能1,000 TOPS (FP4)~419.2 TFLOPS(FP4)DGX 在大型模型推理領先;RTX 在小模型速度更快。
記憶體頻寬273GB/s1,792GB/sRTX 在高頻寬任務(e.g. 即時渲染)勝出;DGX 適合記憶體密集型。
功耗/尺寸170W,緊湊桌面級(150mm 邊長)575W,需主機板 + PSUDGX 更省電、即插即用。
價格US$3,000–$4,500(完整系統)US$1,999–$2,400(單卡)+ 主機成本DGX 總價高,但整合性省時。

在生成高解像度圖片和影片時,DGX 的 128GB 統一記憶體可無縫處理 200B 參數模型或長影片序列,毋須量化壓縮或分批處理,這在 RTX 5090 的 32GB VRAM 上會導致溢位錯誤或效能降 50% 以上。 例如,在 ComfyUI 影片生成工作流中,DGX 可直接運行未優化模型,而 RTX 需額外 CPU 卸載,延遲增加 2-3x。

此外,DGX 系統配備經過優化的 AI 軟件堆疊,專為生成式 AI 調校,提供 2-5x 更快微調速度(e.g., 個人化圖像風格訓練),RTX 5090 就需要手動設定。而在擴充性方面,RTX 5090 無法輕易擴充,但 DGX Spack 就可以透過 ConnectX-7 連結其他 DGX Spark 主機將算力擴充至 405B。

- 廣告 -

然而,若任務限於中小型模型(e.g., 1080p 圖像生成),RTX 5090 的就有高頻寬和高性價比的優勢。

總結

兩個平台桌面級個人 AI 超級電腦都針對本地 AI 運算設計,強調高整合度、統一記憶體和高效能 AI 加速,讓使用者毋須依賴雲端即可處理大型模型訓練或推理。總體而言,Ryzen AI Max+ 395 系統在價格親民與多功能性上勝出,適合個人 AI 開發者或創作者;DGX Spark 則以頂級 AI 效能為賣點,價格較高但提供資料中心級體驗。若預算有限,Ryzen 是入門首選;若需極致 AI 加速,DGX 更值得。

- 廣告 -
Mickey Chan
Mickey Chan
愛模擬飛行、希望終有一日回到單車上的宅,眼鏡娘控。座右銘: 1.膽固醇跟美味是成正比的; 2.所有人都可以騙,但絕對不能騙自己; 3.賣掉的貨才是錢,不賣的收藏品不值一文; 4.踩單車,是為了吃更多美食! 5.正義的話語,不一定出自正義之人的口;
- 廣告 -

Related Articles

- 廣告 -

Recent Articles

- 廣告 -

最新影片

- 廣告 -